徐志摩年谱

上一章:挽联·挽诗·祭文 下一章:徐志摩全集遗文存目

亲们,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.xiuluoxiaoshuo.com打开访问,非常方便,一定要记住哦。

例言

一、徐志摩先生,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(一八九六),民国二十年(一九三一)乘飞机遇难,享年仅三十六岁。但他在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学上的地位,是不容怀疑的。民国三十八年,陈从周曾为他编过一本年谱,但因错误太多,为一般读者所诟病,尤为志摩先生之亲友所不满。本社为配合徐志摩全集之出版,特根据原始资料,编成本谱。

二、本谱系年,于民国以前,仍沿用阴历,为查对方便,于括弧内换算为阳历,民国以后,则全用阳历。

三、本谱为称呼方便起见,只称谱主为先生,与谱主有关之人物,除引用文字外,一律直书其名,以免混淆。其字号可考者,于初见时注明其字或号。

四、志摩先生从事写作不过十年,但所留下的文字颇为可观。本谱为节省篇幅起见,关于其著作方面,只将已经成书者编入年谱;至发表于各报章杂志之散篇诗文,不再一一列举,但与人物或传记资料有关者,则酌予采入。

五、志摩先生值得令人怀念的应该是他的作品和文艺活动,而不是他的婚姻变故或风流韵事。他的婚姻前前后后颇多曲折,有些情节一般人固然毫无所知,他的较近的亲友们亦讳莫如深,不欲多所透露,所以本谱也不予详述。

六、本谱编撰期间,适逢志摩先生元配夫人张幼仪女士过台小住,曾为本社口述录音,提供了许多第一手资料,为外间人士所不知,至为可感。

七、蒋复璁先生和志摩先生谊属表亲,自从清宣统三年(一九一一)以后,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生活在一起的,而且蒋先生的叔父百里先生与志摩A生家皆熟,所以对志摩先生知之甚详。梁实秋先生比志摩先生小七岁但许多文艺活动中,他俩是在一起工作的,对志摩先生了解之深,自不待言。本谱编竣后,曾分送蒋、梁二先生校订,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和重要的修改,谨此志谢。

八、本谱仓卒编就,因史料缺乏,很多重要资料如志摩先生所主编之晨报副刊、晨报副刊之诗刊、剧刊以及新月书店之诗刊等,皆不及见,疏漏之处,自所难免,敬祈志摩先生故旧知交及海内外人士,随时赐教,至为感盼。

传记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民国五十七年 十二月一日

徐志摩年谱

家世

先生姓徐,初字槱森,小字又申,谱名章垿,民国七年离北京大学赴美留学时,更字为志摩,即以字行。笔名计有谷、诗哲、南湖、黄狗等。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人。

徐氏自周朝以来,代有名人。汉讳穉,晋讳广,唐讳陵,五代讳祟嗣,南唐讳铉,讳锴,均世居于汴,宋朝南渡时始迁江南,至六世孙讳彦明为嘉禾令,由姚江迁海盐的丰山里,是谓武原徐氏。彦明弟彦英,迁平湖的大易乡,是谓当湖徐氏。彦明六世孙讳显迁黄道湖,是谓黄道湖徐氏。海盐县花巷里徐氏是其中的一支,再分衍出来而为硖石的徐氏。硖石有东西二山之胜,一川从中流过,故又名硖川。风景明秀,文化程度很高。硖石处上海与杭州之间,为浙西巨镇。皖米销浙,以此为交易之所,江宁织绸,以此为采购之地,故商业繁盛,人民富庶。

硖石徐氏始迁祖名松亭,在明朝正德年间经商硖石,后代一直居住于此。先生曾祖廉墅讳宗泉,字词源,太学生,先后娶朱、吴、张、王四氏,生六男四女。祖星匏讳明枢,试名元衡,附贡生,工书法,娴习掌故,娶同邑伊桥太学生孙二酉女,继娶嘉兴王店国学生何松岩女,生二子,长蓉初,谱名义煃,讳光济,小字祖荫,号寅庵,富收藏,尤多海宁文献。次申如,即先生的父亲,谱名义,讳光溥,小字曾荫,候选中书科中书,与南通张謇(季直)友善,兴办实业建设,在浙江很有名。娶同邑国学生沈炳华女,继娶慈溪国学生钱纯甫讳修德长女慕英。先生单传,为钱夫人所出。

徐氏世系表

年谱

光绪二十二年丙申(一八九六) 一岁

十二月十三日(一八九七年一月十五日)酉时,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保宁坊徐氏老屋的第四进楼上。父申如二十五岁,母钱氏二十三岁。

按:先生先代名虽读书,而实系营商。其《猛虎集·自序》云:“我查过我的家谱,从永乐以来,我们家里没有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。”民国十五年七月八日家书云:“徐氏固商贾之家,没有读书人……”申如先生即在上海开设着票庄银号,营业颇为成功,胖胖的身材,是典型的旧式商业中人。民国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卒,享寿七十三岁。

光绪二十四年戊戌(一八九八) 三岁

四月二十三日(六月十一日),光绪帝下诏更新国是,变法自强。

八月初六日(九月二十一日),政变发生,康有为、梁启超分别走日本、香港。

十一月十一日(十二月二十三日),梁启超之《清议报》(The China Dis‐cussion)旬刊在日本横滨创刊。

十二月十八日(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),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府,后来成为著名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员,与先生相识。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十八日,在福建长汀被枪决。

光绪二十五年己亥(一八九九) 四岁

十月二十二日(十一月二十四日),闻一多生。一多原名是一个“多”字,“一多”是他的号,湖北浠水人。民国三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卒。一多和先生以后成为很要好的朋友,新诗都写得很好,不幸两个人也都早逝,而且都是惨死,先生堕机而亡,年三十六岁,一多被人枪击殒命,年四十八岁。

光绪二十六年庚子(一九○○) 五岁

入家塾从孙荫轩读,聪明超侪辈。

按:孙荫轩为先生同里庆云桥人,对先生称赞备至,他挽先生联云:“讲幄谬参,三十年前晨夕欣从,初学聪明超侪辈,行程远大,三千里外风云倏变,中华文化失传人。”

五月十六日(六月十二日),义和拳在北京开始滋事。

七月二十日(八月十四日),八国联军陷北京。

光绪二十七年辛丑(一九○一) 六岁

从查诗溥读书。

按:查诗溥字桐轸,又字桐荪,海宁袁化镇人,查猛济教授的父亲。先生长子积锴(如孙)后从猛济读过书。陈从周辑《志摩日记》云:“因懒而散,美其称曰落拓,余父母皆勤而能励,儿子何以懒散落此,岂查桐荪先生之遗教邪!”

七月二十五日(九月七日),辛丑条约签字。

光绪二十八年壬寅(一九○二) 七岁

正月初一日(二月八日),梁启超之《新民丛报》半月刊在日本刊行。

十月初七日(十一月六日),祖父星匏公卒。享寿七十二岁。

按:先生著《我的祖母之死》(《自剖集》)云:“我初次遭逢亲属的大故,是二十年前我祖父的死,那时我还不满六岁。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可怕的经验,但我追想当时的心理,我对死的见解,也不见得比华翁(英诗人华茨华斯(William Wordsworth)的那位小姑娘高明……”

十一月十八日(十二月十七日),京师大学堂(即以后之北京大学)开学。

光绪三十年甲辰(一九○四) 九岁

一月二十五日(三月十一日),《东方杂志》在上海创刊。后来先生常在该刊发表文章。

光绪三十三年丁未(一九○七) 十二岁

入硖石开智学堂,从张树森读书。成绩为全班冠,有神童之目,申如公常出示其文而引以为乐。

按:张树森字仲梧,副榜,与先生同里人,张惠衣教授之叔。惠衣与先生在开智小学同学。

光绪三十四年戊申(一九○八) 十三岁

十月十五日(十一月八日),《新民丛报》停刊。

二十一日(十一月十四日),光绪帝卒,溥仪嗣位,改元宣统。

宣统元年己酉(一九○九) 十四岁

查诗溥病逝于徐氏馆。

是年冬,毕业于硖石开智学堂。古文已有很好的成绩。他当时所作《论哥舒翰潼关之败》一文云:

“……夫禄山甫叛,而河北二十四郡,望风瓦解,其势不可谓不盛,其锋不可谓不锐,乘胜渡河,鼓行而西,岂有以壮健勇猛之师,骤变而为羸弱顽疲之卒哉?其匿精锐以示弱,是冒顿饵汉高之奸谋也。若以为可败而轻之,A足以中其计耳,其不丧师辱国者鲜!欲挫其锐,非深沟高垒,坚壁不出也不可,且贼之千里进攻,利在速战,苟与之坚壁相持,则贼计易穷。幸而潼关天险,西连京师,粮运既易,形势又得,据此以待援军之集,贼粮之匮,斯不待战而可困敌也。哥舒之计,诚以逸待劳,而有胜无败之上策也。奈何元宗昏懦,信任国忠,惑邪说而诅良谋,以至于败。故曰:潼关之失实国忠而非哥舒也……”

宣统二年庚戌(一九一○) 十五岁

是年春,与表兄沈叔薇(拱垣)同入杭州府中学求学,从张献之(相)、刘子庚(毓盘)习国文,陈柏园(纯)习理化,马保罗习英文,锺郁云(毓龙)习地理。聪明冠全班,任级长(当时杭中规则,第一名任级长)。同学中有毛子水、毛以亨、董任坚(时)、郁达夫、姜立夫、郑午昌(昶)等。董任坚于民国七年八月十四日与先生同船赴美入克拉克大学读书。姜立夫后至美国入哈佛大学习数学,曾与先生相晤。郁达夫与先生同庚,后为有名的文学家,他于志摩在回忆里(《新月》月刊四卷一期)一文中,曾追记在杭州府中求学时对先生的印象:

“大约是在宣统二年(一九一○)的春季,我离开故乡的小学,去转入当时的杭府中学读书……那时候府中的监督,记得是邵伯炯先生,寄宿舍是在大方伯的图书馆对面。”“但是同我的这一种畏缩态度正相反的,在同一级同一宿舍里,却有两位奇人在跳跃活动……而尤其使我惊异的,是那个头大尾巴小,戴着金边近视眼的顽皮小孩,平时那样的不用功,那样的爱看小说——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——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的最多的一个。”

由此,可以想见先生在幼年,就是最好玩、最聪明、最爱文艺的。

按:是时杭州府中监督为杭县邵伯炯(章),校址在大方伯,入学前曾由先生姑丈蒋谨斾(钦顼)托沈衡山(钩儒)写信介绍给邵监督的。(衡山是谨斾的表弟)

二月二十三日(四月二日),汪兆铭、黄复生等谋炸清摄政王,不成。

宣统三年辛亥(一九一一) 十六岁

是年春,先生与蒋复璁相遇于西湖孤山放鹤亭。盖杭城中小学每年于林迪臣太守生日,必往其墓祭扫。蒋字慰堂,是蒋方震(百里)的侄子,当时肄业于杭城钱塘县立高等小学堂,他与先生谊属表亲,故关系至密。

三月二十九日(四月二十七日),黄花冈之役失败。

四月十一日(五月九日),清廷宣示铁路国有政策。

八月十九日(十月十日),武昌起义。

是年秋,杭州府中停办。后改名杭州一中。据邵伯炯《浙江第一中学校沿革略》(杭一中校刊《友声》二期)云:

“是岁之秋,革命事起,浙江各校悉中断,至民国二年春,甫议复设。任校长者,有朱君宗莱,马君裕藻,王君垚,冯君巽占,而以钱君家治为稍久。”

十月十二日(十二月二日),南京光复。

十一月十日(十二月二十九日),十七省代表会于南京,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。

十二日(十二月三十一日),改用阳历。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。

民国元年壬子(一九一二) 十七岁

一月一日,中华民国开国。国父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。

一月,蒋方震(百里)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,日谋改革扩充。是年秋,以策划为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魏宗瀚所格,不能实行,自杀未遂。

按:百里为中国有名的军事学家,是先生姑丈蒋谨斾的族弟,与先生尊翁申如公相识,先生亦与友善,先呼百里叔,后与蒋复璁同呼福叔,且同师事新会梁启超。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五日病殁广西宜山,年五十七岁。据陈从周辑《志摩杂记》云:

“又蒋百里先生庚戌正月将出任军官学校校长,占之得最后数,诗曰:‘一二三四五六七,八九相逢数乃毕,老阳未变不能生,占者逢之静者吉。’及径蒋因事A戕,其时盖阳历九月,而阴历八月也。亦可谓巧合矣。”此处“庚戌月”为“壬子正月”之误。

民国二年癸丑(一九一三) 十八岁

七月,二次革命爆发,不久即告失败。先生在杭州一中校刊《友声》一期发表《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》一文,是其作品发表最早的一篇。其文云:

“……若科学社会警世探险航海滑稽等诸小说,盖有裨益于社会,请备言之:科学小说,发明新奇,足长科学知识;社会小说,则切举社会之陋习积弊,陈其利害,或破除迷信,解释真理,强人民之自治性质,兴社会之改革观念,厥功最伟;警世小说,历述人心之险恶,世事之畸岖,触目刿心,足长涉世经验;探险航海小说,或乘长风,破万里浪,或辟草莱,登最高峯,或探两极,或觅新地,志气坚忍,百折不回,足以养成人民之壮志毅力;至若滑稽小说,虽属小品文字,而借诙谐以讽世,昔日之方朔髡奴,亦足以怡情适性,解愁破闷。凡诸所述,皆有益小说也,其裨益社会殊非浅鲜,有志改良社会者,宜竭力提倡之……”

按:时杭州一中校长为钱均夫(家治),杭州人,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毕业。

十月六日,袁世凯迫国会选其为正式总统。

民国三年甲寅(一九一四) 十九岁

在杭州一中。校长为张萍青(廷霖),杭州人,日本早稻田高等师范毕业。

五月,先生在友声二期发表《镭锭与地球历史》一文。又,同学李超(干人)殁,先生作联挽他,也在《友声》二期中发表。其联云:

“李长吉赴召玉楼,立功立德,有志未成,年少遽醒蝴蝶梦;屈灵均魂报砥室,某水某丘,欲归不得,夜深怕听杜鹃啼。”

七月二十八日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。

民国四年乙卯(一九一五) 二十岁

夏,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。即考入北京大学预科,住锡拉胡同蒋方震家。旧历十月二十九日,与宝山张幼仪(嘉)女士在硖石商会结婚,行新式婚礼,请汤寿潜(蛰先)证婚。张女士时年十六岁,为张润之之女,张君劢、张嘉璈(公权)之妹。

按:先生的婚事,据张女士说,当先生在杭州一中读书时,其兄嘉璈正任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朱瑞(介人)之秘书,一日奉派到学校参观,见到先生国文考卷,颇为激赏,乃以妹相许。

先生因结婚返里,遂辍学。后改入上海沪江大学。

十二月十二日,袁世凯接受劝进,允僭帝位。

一月十五日,云南起义,成立护国军。

三十一日,袁世凯宣布改明年为“洪宪元年”。

民国五年丙辰(一九二六) 二十一岁

三月二十二日,袁世凯撤消帝位。次日,废止洪宪年号,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。

六月六日,袁世凯卒。

是年秋,先生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。时蒋复璁肄业于天津德华中学,同乡沈修是(王桢)与公谷(福京)在天津设立益世医院,每星期六先生与复璁皆同至医院,星期日各自返校。

十一月七日,蔡锷(松坡)病逝于日本福冈医科大学病院,年三十五岁。

十二月二十六日,蔡元培(孑民)任北京大学校长。

民国六年丁巳(一九一七) 二十二岁

北京大学停办工科,并入北洋大学。北洋大学停办法科,并入北京大学。先生毕业北洋大学预科,改入北京大学法科政治学门。时蒋复璁亦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,因又在北大相聚。

先生在北大与杭州一中同班同学孙廷臬同室住,与海宁同乡及一中旧同A俞仲(久恒)等友善。俞仲威因先生之介与张公权相识,后任上海银行行长。

三月十一日,俄国革命。

是年夏,瑞安陈介石(黻宸)病殁于乡,享年五十九岁。民初曾任教北大。

十一月二十二日,段祺瑞内阁解组,财政总长梁启超、司法总长林长民辞职。

是年,堂侄积铿生。积铿字启瑞,为堂弟永和长子。

民国七年戊午(一九一八) 二十三岁

四月二十二日(阴历三月十二日),长子积锴生于硖石,为张夫人所出。积锴乳名阿欢,字如孙,娶上海张粹文女土,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,复留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,现旅居美国。

夏,入贽梁启超门。据先生上梁函云:

“夏间趋拜矩范,眩震高明,未得一抒其愚昧。南归适慈亲沾恙,奉侍匝月,俊复料量行事,仆仆无暇。首涂之日,奉握金诲,片语提撕,皆旷可发蒙,感抃乍会至于流涕。具谂夫子爱人以德,不以不肖而弃之,抑又重增惶悚,虑下驷之不足以充御厩,而有愧于圣门弟子也。敢不竭跬步之安详,以冀千里之程哉?”

又陈从周辑《志摩日记》云:

“读任公先生《新民说》及《德育鉴》,合十稽首,喜惧愧感,一时交集,石头记宝玉读宝钗之螃蟹咏而曰:‘我的也该烧了。’今我读先生文亦曰:弟子的也该烧了。”

由此,可知先生对梁启超崇拜的一斑。

八月十四日,离开北京大学,在上海乘南京号轮启程赴美留学。“母冒暑送之沪滨,训勉交至,并以释其孺慕之念。”(徐母何太夫人八旬寿诞启)同船者有:朱家骅(骝先)、李济(济之)、查良钊(勉仲)、董时(任坚)、刘叔和等。这时汪兆铭(精卫)也乘南京轮出国,与先生在船上相识。该轮途经横滨、檀香山,阅二十一日到旧金山,然后横贯大陆,经芝加哥、纽约诸城,到麦斯省之晤斯忒,入克拉克大学(Clark University,Worcester,Masschu‐setts A社会学系,从社会学教Frank H.Hankins,史学教授Harry Elmer Barnes读书。与董任坚、张道宏、李济等同居。当时克拉克大学是三年制,校长为Edmund Clark Santord。

先生到校后,曾将当地情形向梁启超报告,原函云:

“……生计国人于此不及百,学者十人而已。此间人士切心战事,上下同忾,爱国热忱,可为敬畏。其市则供给日匮,物价日昂,生活艰难,良未艾已。”

八月三十一日,在太平洋舟中撰民国七年八月十四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,分致诸亲友,说明他的抱负。梁实秋在其《谈徐志摩》一书(页二二—二三)中,对该文的评价云:

热门小说徐志摩全集,本站提供徐志摩全集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,如果您觉得徐志摩全集这本书不错的话,请在手机收藏本站www.xiuluoxiaoshuo.com

上一章:挽联·挽诗·祭文 下一章:徐志摩全集遗文存目

热门: 他们最幸福 玫瑰帝国4黑羽蝶之翼 图腾 你坏 大悬疑:葬玉琀蝉 低空飞行 烈火焚琴 窃香(快穿) C位信息素 子弹上膛